来源:机构之家
4月21日,“阳光保险董事长拉员工开会到凌晨”话题登上热搜。
据了解,阳光保险近日内部发通知称:张维功董事长4月9日与人力、科技板块员工代表座谈。参加座谈会的员工围绕公司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机器人建设等方面内容谈问题讲干货、提建议。董事长就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想法,与大家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直至凌晨2点半,才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这场持续到凌晨的座谈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座谈,而是阳光保险向更为高效和科学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不出所料,与此前“996福报”等争议性事件如出一辙,评论区一时之间“火力全开”,几乎尽是不满和质疑之声,“意犹未尽,讲得出口”“有啥重要的不等白天开” 等评论频现,甚至,一些更为激进的评论也层出不穷,言辞之间充满了对这种工作模式的批判。
张维功为保险界屈指可数企业家之一
阳光保险董事长为张维功,在保险界堪称声名赫赫的人物。历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潍坊分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总经理,后升任山东分公司副总经理。2000年,年仅37岁的他出任中国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随后于2003年担任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成为中国保监会系统内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
图中人物系 张维功
2004年,张维功毅然辞去公职,以“破局者”姿态投身市场化创业浪潮。在220余天的艰苦筹备中,其足迹遍布17个省份,与389家企业密集磋商,最终成功创立阳光财险,此后更迅速拓展版图,搭建起阳光人寿业务板块。2008年,经监管机构批准,阳光保险控股正式升格为阳光保险集团,标志着其综合性金融布局的成型。
在张维功的带领下,阳光保险发展迅猛。2022年12月9日,阳光保险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自2004年中国平安上市后,18年来首家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张维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阳光人的敬业精神在业内有口皆碑。公司初创时期,大家戏称阳光有个“夜总会”,意指夜里开会是常态。彼时,这种拼搏精神或许曾助力阳光保险披荆斩棘,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当企业面临战略调整或业绩压力时,往往会祭出组织架构重组、管理制度强化等“组合拳”。诸如推行严格打卡、深夜开会这类看似细枝末节的管理动作,通常是企业传递变革信号的缩影。在层层效仿之下,中基层或将重现“深夜开会”的高压工作场景。
然而,时过境迁,“内卷”一词已然沦为贬义,它象征着过度竞争对个人精力与消费能力的无端消耗。已满61岁的张维功,其思维或许仍扎根于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在当下愈发注重员工权益与人文关怀的商业环境中,这种模式是否依然契合时代节奏,值得深思。
阳光保险“弱冠之年”烦恼不少
从此次深夜会议的议题来看,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公司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及机器人的建设上,一股“人员调整优化”的气息似乎扑面而来。回溯至2022年阳光保险上市前夕,公司曾经历一轮裁员,彼时,年轻员工因裁员成本相对较低而首当其冲。
这虽能短期压降人力开支,却可能导致人才梯队青黄不接。与此同时,近期公司内部的高层变动亦颇为引人瞩目:两位自公司创业初期便一路相伴的元老级高管相继卸任。这一系列人事调整背后,或许暴露出的是公司组织架构的老化问题。
2024年年报显示,阳光保险正积极押注“人工智能+”战略,借力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浪潮,推动AI客服、智能坐席及人伤图片定损工具等场景落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转型的表象之下,公司此前却面临人力优化与效率提升不同步的困境——2021至2023年间,员工总数降幅达16.9%,但人均创利指标反而下降31.6%。
来源:同花顺iFinD
此外,2025年开年,阳光保险便遭遇增长困境。1月份,阳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51.64亿元,同比微增1.12%;阳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72.39亿元,同比下降4.96%,且此后再未公布月度保费情况。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历代理人深度改革的新华保险一季度保费大增28%,这一增一减之间,折射出两家险企转型成效的差距。
今年,阳光保险迎来了其“弱冠之年”,却似乎烦恼不少。尽管自1月中旬起,公司股价虽有起色,但与发行价相比,仍差距悬殊。当下,利率持续下行、行业发展承压,阳光保险若想破局,或许应以此次集思广益为契机,动些“真刀真枪”的改革。只是,希望这次改革的刀刃,别再指向裁员。毕竟,员工不应总为企业的内部调整“买单”。
来源:同花顺iFi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