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网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我国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亮点成就,光明网推出《经济光明论·专家谈》系列专家解读稿件。
本期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围绕一季度经济数据,阐释《一季度经济“三升、两好、两优、两强”彰显高质量发展韧性》。
作者:黄汉权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今年以来,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信心持续提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性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三升、两好、两优、两强”特征
经济运行“三升”势头明显。一是经济增速回升。一季度GDP增速达5.4%,高于全年目标0.4个百分点,较2024年全年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季调环比为1.2%。从分项指标看,多数指标表现突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增速比去年全年分别回升0.7、0.3、1.1和1.0个百分点,尤其是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较1-2月份回升1.8和1.9个百分点。二是质量效益提升。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增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好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0.8%,较去年全年提升4.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由负转正。三是产业链攀升。深度求索(DeepSeek)颠覆了“算力即权力”的成见,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全球;世界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具身智能加速落地。各地加大创新投入,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成长,我国持续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一季度,工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彰显了我国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
政策实施“两好”特征突出。一是政策实施进度好。2025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资金分别提升到3000亿元和2000亿元。实施进度也明显提速,岁末年初中央就预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810亿元,为政策加快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隐债置换方面,目前2万亿用于置换隐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78%,17个地区已100%完成发行额度,2万亿额度发行进度已超2/3。总体看,各地区各部门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进度较好。二是政策实施效果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发布,通过增收减负、就业支持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倾向。特别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相关品类销售快速增长,支撑消费增速持续回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其中3月单月增速达5.9%,是2024年以来单月增速新高,其中家电、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5.1%、29.5%、28.6%、21.5%。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较去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4.6%。
2025年4月19日,清华大学通班队机器人在比赛中。当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陈晓根摄/光明图片)
“两优”预示发展动能转换。一是经济结构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抬升,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快0.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较2024年提升0.4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比商品零售快了0.4个百分点,消费亮点突出,在哪吒2的带动下,电影票房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休闲娱乐业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幅超60%,餐饮、住宿、旅游增幅也明显提升。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消费增长更快,保持两位数增长。从投资结构看,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是10.3%,提高0.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一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3.7%、15.7%,同比分别提高1.9个、0.5个百分点,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明显。二是营商环境优化。有关部门合力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涉企检查,治理拖欠账款,推动公平竞争。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市场准入、金融赋能、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两强”彰显发展底气足。一是外贸出口韧性强。一季度,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出口表现尤为亮眼,一季度出口总值增长6.9%,其中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装备出口分别增长10.8%、16.2%,新能源产品中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8.2%,充分证明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和强大韧性。二是市场信心强。信心就是发展动力,信心预示未来前景。“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系列数据证明了企业的良好预期,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5%,连续两个月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处于景气区间。其中,小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8%和49.8%,较上月明显改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极大增强了民企发展信心。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增长,增速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民间项目投资增长6.0%,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3%,均快于各自领域平均增速。
2025年4月10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5G 光通信激光器传感器封装及模块专业制造企业,工人在生产车间加工光器件产品。该企业生产的各类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产品,应用于5G基站建设,供应华为、中兴、海信等知名厂商。(冯树风摄/光明图片)
二、强化底线思维,坚定发展信心,统筹做好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
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实现稳健开局,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外部形势急剧变化、不确定性大幅上升背景下,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重要主张,为下一步坚定各方发展信心、积极有效应对困难挑战、不断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指明方向和重点。
一是在“四稳”上下功夫,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四稳”要求,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精准把握。当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就是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稳住了,中国经济的大盘就稳住了。稳就业,是“四稳”中首要的任务,要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带动重点群体平稳就业。稳企业,就是要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特别是针对国际经贸斗争中面临困难的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稳市场,就是要多措并举防止市场大幅波动,既要保障供给稳定,又要保障需求稳定,加强市场引导和信息发布,避免大起大落。稳预期,要求在政策制定实施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有稳预期的意识,特别要结合形势变化,找准政策重点,把握政策时机,把握政策力度,打好“组合拳”,提高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二是在“有为”上下功夫,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稳定经济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更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要推动政策靠前发力,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强化地方稳增长的资金保障。在货币政策方面,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降低微观主体融资的实际利率,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在政策举措上,既要用好现有的政策工具,又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新工具,包括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在政策制定中,要特别强调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推动各项政策形成合力。
三是在“内需”上下功夫,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扩消费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围绕重点群体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确保与生活成本增速相匹配,不低于GDP增速。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企业提高工资,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要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趋势,通过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方式,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更好满足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方面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别是要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在既有政策方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四是在“托底”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着力保障民生。对于因经贸斗争、产业周期、经济结构变化等出现短期经营困难的企业,要加强融资、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对于短期内因外需收缩而出现订单不足的企业,要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着力推动“出口转内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要着力保障民生,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五是在“改革”上下功夫,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要更加突出强大国内市场的作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在开放方面,要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策划:赵刚
文字整理/海报制作:赵艳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