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瑞度
作者:曾树佳
作为万亿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迎来了重要的人事变动。
该银行发布公告称,其5月6日收到公司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的辞呈。因年龄原因,刘以研辞去公司副行长、首席风险官职务。
该辞呈,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浦发银行对刘以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致谢,称其“坚定推进公司‘数智化’战略”,“持续强化风险管控,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质效”。
资料显示,1964年出生的刘以研,是博士研究生、正高级经济师,曾任交通银行长春分行副行长,浦发银行长春分行任行长,后转任浦发银行总行个人银行总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监、总经理,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官;浦银金租董事长等。
在银行业内,高管的年龄一直较为受人关注,因年龄而退休的董监高,并不罕见。不过,刘以研这一辞任,再次打破了浦发银行去年刚刚形成的“一正五副”管理架构。
自去年至今,浦发银行已历经多起人事变动。
先是在去年6月初,浦发银行宣布,聘任原零售业务部总经理丁蔚、原总行资产负债与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张健,为副行长。其中的张健,目前还担任该银行的董事会秘书。
紧接着的7月,浦发银行行长空缺近10个月后终于落定,“70后”谢伟获聘行长,“一正五副”的管理架构成型。
8月,浦发银行同意聘任汪素南任总行公司业务总监、薛宏立任总行金融市场总监。
其中,汪素南为浦发银行老将,原为上海分行行长,1966年出生的他,年龄亦接近六旬;薛宏立原为浦发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此前金融市场总监的职务,由新任行长谢伟担任。
在此之后的9月,吴晓球浦发银行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被核准。
而除了高管的履新之外,在这一年里,原监事会主席、外部监事王建平,原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陈正安,原独立董事王喆,原驻行纪检监察组组长姜方平,均陆续离任。
在2024年年报里,浦发银行特意强调,它以战略视野描绘人才蓝图,班子建设更加突出引领性,人才发展布局更具系统性,让想干事者扛重任、能干事者挑大梁、干成事者站前台。
去年,是浦发银行“数智化”战略的开局之年。
年内其营收为1707.48亿元,同比下降1.55%,但剔除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上升0.92%;归母净利润为452.57亿元,同比大涨23.31%,据统计,该增幅创近十二年新高。
不过,它的这两项增长,均是过去数年业绩下降之下的回暖。
2021年至2023年,浦发银行的营收分别为1910亿元、1886亿元、17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0亿元、511.7亿元、367亿元,均呈逐年下滑的状态。
继2024年业绩重获增长之后,今年一季度,浦发银行保持这种态势,它单季度营业收入为459.2亿元,同比上升1.3%;归母净利润为176.0亿元,同比上升1.0%。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9.55万亿元。
去年,浦发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为1.42%,同比下行10bps,一是报告期 LPR连续调降,新发生贷款利率逐步走低,同时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整体贷款平均收益率下行;二是存款长期化、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付息率下降幅度慢于贷款端。
在资产质量方面,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6%,较上一年下降0.12个百分点。这也是它自2014年以来,该指标首次降至1.4%以下。
《瑞度》查阅获悉,期内,浦发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4.11%降至2.5%;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从2.62%降至2.28%;但金融业的不良贷款率,反而从2.67%涨至3.55%。
期末,浦发银行的重组贷款为369.32亿元,占比0.69%。但2023年其重组贷款的数额,仅为8.64亿,与之相比,2024年该数额同比大涨了41.75倍。
重组贷款是指银行因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对原贷款合同的还款条款进行调整的金融行为,具体的调整方式包括延长还款期限、改变还款方式、降低利率、减免部分本金等。因此这部分贷款仍藏风险。
2024年末,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6.96%,较上年末上升 13.45 个百分点,实现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为 2015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风险抵补能力的增强。
银行员工数的变化,也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2023年,浦发银行拥有从业人员57,017人(人员数不包含控股子公司),服务外包人员3,689人;而2024年,浦发银行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6,760人,服务外包人员3,099人。
由此可见,在这一年里,浦发银行从业人员减员257人,减员比例0.45%;服务外包人员减员590人,减员比例达15.99%。浦发银行将减员的重点,放在了服务外包人员上。
期内,浦发银行的员工费用为282.3亿元,相比于2023年的285.07亿元,下降了0.9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