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线资金继续布局。
5月9日,建设银行(601939.SH)、江苏银行(600919.SH)、浦发银行(600000.SH)等部分银行股创出历史新高。
不过因为息差下降等原因,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在一季度出现了收入和利润的负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业绩负增长,但投资者憧憬宽松货币环境下资产质量改善,银行股息率也依然较高,估值并不高。
4月29日晚间,建设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01亿元,同比负增长5.4%;实现归母净利润834亿元,同比负增长4%。4月30日建设银行跌3.28%,不过5月之后则连升并创出历史新高,5月9日升1.54%,报收9.24元。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杰表示,2025年一季度,建设银行净息差1.41%,环比降低10个基点,同比降低16个基点,结合2024年底公司生息资产收益率和计息负债成本率来看,因2024年LPR多次调整,新年存量贷款重定价可能是2025第一季度净息差下行的主要原因。
港股100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季度一些大银行业绩出现负增长,资金依然追逐银行股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解释:首先,市场预期未来经济环境会逐步改善,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有望得到提升,这为银行股的增值提供了潜在空间;其次,银行股通常被视为防御性投资选择,因为它们相对稳定,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股息收益,这对于寻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具有吸引力;再者,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业的估值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被低估,资金流入可能是对这种低估状态的一种修正。
鑫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则向第一财经记者称,在监管部门不断鼓励长钱资金加大入市力度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给了长线资金更好的融资环境,同时银行股因为具备了高股息回报,对保险机构等长钱也更有吸引力,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出现质的变化之前,银行股仍是很好的投资标的。预计未来中长期的资金入市和股市的估值提升,都不会是短期的情况,属于战略布局的操作,投资者可以继续持仓等待接下来居民储蓄资金的逐步入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