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读数一帜
赴港上市对于顺丰来说是其全球化战略下的关键一环,这也被视为顺丰加速出海的一个重要信号
快递行业迎来首家“A+H”股上市公司。
11月27日,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顺丰控股”,002352.SZ,6936.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A+H”股快递上市公司。
上市首日,顺丰控股H股以34.3港元/股开盘,最高涨至35.5港元/股,最终收盘于34.3港元/股,收盘价与招股价持平。其H股成交额达到17.9亿港元,总市值达到2240亿港元。当日,顺丰控股A股收盘于41.86元/股,下跌0.5%。H股较A股折价24.2%。
此次赴港IPO(首次公开募股),顺丰控股全球共发售1.70亿股H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3145万股,国际发售1.385亿股。顺丰控股此次发售,认购额达到79.07倍,最终发售价定为34.3港元/股,落于此前32.3港元/股至36.3港元/股发售价之间,募集资金总额达到58.3亿港元,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集净额为56.62亿港元。
这一募资总额也使得顺丰控股成为继美的集团后,今年以来港股第二大IPO,略高于10月23日上市、募资额为57.74亿港元的华润饮料(2460.HK),亦高于10月24日上市、募资额为54.07亿港元的地平线机器人(9660.HK)
顺丰控股此次IPO共计引入10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橡树资本、小米旗下Green Better、摩根士丹利国际、睿郡资产等,总认购金额约2.05亿美元,占基础发行规模约27.3%。
顺丰控股此前先后于2023年8月、2024年6月两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于2024年5月31日获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备案通知书,11月1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11月19日至11月22日进行招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3年收入计算,顺丰控股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截至2024年6月30日,顺丰控股拥有约220万活跃月结客户和约6.99亿散单客户。
为何顺丰控股已在A股上市,又寻求港股上市?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在港上市对顺丰意义重大,集团可依托香港平台更好发展国际市场。顺丰控股在招股书中也提到,香港上市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与前不久在港上市的美的集团类似,赴港两地上市对于顺丰来说是其全球化战略下的关键一环,从资本运作层面帮助顺丰打开海外市场,这被视为顺丰加速出海的一个重要信号。同时,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港股上市的低融资成本也有助于顺丰在保持财务健康的同时,扩张海外业务版图。”一位交运行业分析师对《财经》表示。
华泰联合证券称,顺丰控股本次港股IPO是近三年最大的物流行业港股IPO,此次港股上市,是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首次亮相,也是顺丰出海的新起点。申万宏源证券认为,顺丰积极推进国际业务发展,未来有望带来更多增量和发展机遇。
坚持“拼时效”
顺丰控股由王卫于1993年创立,起初在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开展时效快递业务,是国内起步最早的民营快递企业之一,1996年顺丰开始扩展并覆盖中国其他省份地区,2010年起进军海外市场。
经过30余年发展,顺丰控股的业务触角已从时效快递,延伸至了快递物流行业各个细分场景,包括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急送、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六大业务,按照2024年中报数据,上述业务分别占顺丰控股总营收的44.03%、9.86%、13.06%、3.77%、2.94%以及23.21%。
其中时效快递是顺丰控股的起家业务,也是目前顺丰控股整个快递业务的基本盘,顺丰控股在与快递同业的竞争中并没有选择与电商平台绑定靠“拼价格”取胜,而是走起了独立第三方“拼时效”的路。按照2024年中报,顺丰控股时效快递业务实现营收591.9亿元,占顺丰控股总营收的44.03%,为第一大业务板块。顺丰控股推出了特快(一般为当日达或次日达)和标快(一般为次日达或隔日达)两大时效快递产品,通过航空、高铁运输,给予客户准确的送达时间承诺,同时也享受一定的服务溢价。
2016年至2023年,顺丰控股的时效快递业务从397亿元增长至1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7%。在整个时效快递市场,顺丰控股占据绝对市场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顺丰控股在时效快递市场份额超过六成,高于第二名EMS约20%的市场份额。
然而时效快递是一个虽然单价较高但市场容量较小的市场,行业中竞争对手如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均以时效相对较慢,但市场容量更大,特别是受益于电商迅猛发展下的经济快递(平均3天-4天送达)为主要市场,主打低价走量。
虽然顺丰控股在时效快递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但其经济快递业务体量却相对较小,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经济快递营收为132.5亿元,总营收占比为9.86%,仅为时效快递营收的约五分之一。顺丰控股其实从2013年就开始尝试电商经济快递业务,2020年还推出了主做电商经济快递,采用加盟运营模式的丰网。然而丰网成立后一直持续亏损,对顺丰控股业绩产生拖累,2023年顺丰为了消除亏损负面影响,将丰网卖给了极兔。
按照整个快递行业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顺丰控股在整个快递市场份额约为9%,而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的快递市场份额分别约为23%、13%、16%以及14%。
“顺丰并非不想争夺市场容量更大的电商经济件市场,只不过其自营时效件的打法没法适应价格竞争更加激烈的电商件市场,因此始终没有打开电商经济件市场。”上述交运行业分析师对《财经》表示。
根据日前披露的9月经营数据,顺丰控股、圆通速递、申通快递、韵达股份当月分别实现业务量11.41亿票,23.12亿票、19.98亿票以及20.36亿票,单票收入分别为16.00元、2.18元、2.02元以及2.01元。顺丰控股业务量小于其他快递公司,但单票收入高于其他快递公司。
在时效快递与经济快递业务之外,顺丰控股还延伸出了面向不同物流场景的新兴细分业务,如运输体积更大的快运业务、即时零售配送下同城配送业务以及对运输环境要求较高的冷运及医药业务,但这些新兴业务规模仍较小,其中快运业务于2022年首次扭亏为盈,同城配送业务于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其同城配送业务于2021年底分拆至H股上市的顺丰同城(9699.HK)。
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除在港股上市的中通快递、极兔速递、京东物流尚未披露三季报,顺丰控股以2068.61亿元的营业收入及76.1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领先国内其他主要快递企业,营收增速与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9.44%及21.59%。
对于净利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的原因,顺丰控股解释为资源整合及运营变革带来的成本效率优化。事实上,近年来,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快递市场,顺丰控股的营收增速在逐步放缓,2023年营收增速从2022年的29.11%下降至-3.39%,但通过向内成本管控及效率提升,维持了相对更好的利润增速。
出海面临“二选一”
随着国内电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整个快递市场的单量增速已出现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内快递企业将寻找未来的业务增长点瞄向了增长潜力更大的跨境和海外增量市场,出海也成为快递企业新一轮比拼的战场。全球三大快递巨头UPS、DHL和FedEx均通过出海实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三通一达”、德邦、京东等也都在加快出海的步伐,希望将国内高效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
对于顺丰控股来说,出海也成为不可避免的核心战略,这被不少分析机构看作是顺丰控股的第二增长曲线,也被视为顺丰控股估值扩张的关键。因此,出海成为顺丰控股此次赴港寻求A+H两地上市的核心考量,顺丰控股在2023年报中提及海外业务依然是顺丰控股未来的重中之重。
“顺丰在国际化上要抓住机遇,不能比友商走得慢。如果拿到机会就有很好的发展,否则我们发展步伐肯定会慢于其他友商。”关于顺丰出海,王卫曾如此表态。
顺丰控股最早于2010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经营跨境业务,2019年整合了DHL中国区业务,2021年以175.55亿元收购东南亚物流企业——嘉里物流(0636.HK)51.5%的股权,王卫亲自担任嘉里物流董事会主席,并于2021年四季度并入顺丰控股财务报表,这被外界认为是顺丰控股将在国际市场进行加速布局,并将国际物流业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方向的一大举措。
“顺丰在中国物流企业中布局国际业务比较早,2010年就在新加坡成立公司,截至目前,已经在海外有14个分公司,覆盖了65个国家,其中亚洲是发展重点,在亚洲我们有10个分公司,覆盖了17个国家。”顺丰新加坡总裁张杏树近日表示。
从顺丰控股的国际化业务拓展路径来看,走的是一条从东南亚市场走向欧美市场的发展路径,通过嘉里物流打开东南亚跨境市场,作为出海的重要落足点,然后逐步拓展欧美市场。2024年夏秋航季顺丰航空国际货运航班显示,东南亚线占37%,欧美线占10%。顺丰控股在今年4月投资者调研时谈到,海外市场很大,需要采取“一国一策”,因地制宜。同时,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借力,向外部寻求多维度合作,从而快速建立海外能力。
然而,顺丰控股出海,依然要面临与电商绑定还是做独立物流的“二选一”问题。一些深度绑定跨境电商的出海玩家吃到了跨境电商的第一波红利,如极兔背靠Lazada、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仅用了五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快递公司。按照2023年包裹量计算,极兔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5.4%。截至2024年9月30日,极兔在东南亚的包裹量达到了31.6亿件,同比增长33%。
顺丰控股目前在海外市场的打法依然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之外,聚焦于物流消费产生的独立时效快递需求以及小米等中国企业“产能出海”和“品牌出海”趋势带来的供应链机会。
张杏树表示:“顺丰出海的战略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抱团出海”。
他进一步称,顺丰这些年出海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出海大势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从海外本土物流市场来看,大部分的玩家选择跟电商平台绑定较深,是一条卷成本的赛道。顺丰出海的经营策略仍然是专注自营,定位中高端物流,走差异化路线,比如2023年在新加坡市场上线了“当天达”“定时派”等服务。在出海过程中,只有资源与能力互补,快速建立信任和快速复制国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才有可能(在海外)走出自己的路。
2023年财报显示,顺丰控股的海外业务收入为257.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仍相对不大,为9.97%,而国内业务营收则为2326亿元,占总营收的90.03%。2024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的海外业务营收139亿元,同比增长9.54%。
“跨境电商加速了快递企业出海,但没有跨境电商,快递企业也必须出海,因为很多中国企业都需要出海,需要快递企业支持,不过顺丰出海如果坚持走过去在国内市场独立于电商的自主时效之路,可能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另一位关注交运行业的分析师对《财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企业出海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规模与盈利的平衡问题。今年上半年,顺丰控股的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再次出现亏损,净亏损额达5.7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亏损额3.08亿元人民币有所扩大,圆通速递国际业务上半年也亏损4210万港元。
借助上市融资扩张
快递物流企业出海过程中,核心竞争力仍然在于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及能力的比拼,这离不开高额的资本投入。
过去在国内市场,顺丰控股通过投入大幅高于其他快递物流竞争对手的资本开支构筑起了一定的时效快递优势,按照2023年底的固定资产净额来看,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的固定资产净额分别为539亿元、273亿元、174亿元、128亿元以及95亿元,顺丰控股过去的资本开支显然相对更大。
“快递物流本身就属于重资产烧钱的商业模式,要建仓储、分拣中心、买飞机、买车、招配送员甚至建机场,都属于资本开支大项,顺丰在国内市场的资本开支高峰期已经过去,但未来如果拓展海外市场,仍需维持较大的资本开支能力。” 前述关注交运行业的分析师对《财经》表示。
根据顺丰控股此次赴港招股书显示,此次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45%将用于加强其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可见其对国际业务的投入加码。其在2023年报中提到,中国快递企业出海过程中,搭建配套的跨境和海外供应链体系是关键成功因素。
为此,除了2021年斥资175.55亿元收购嘉里物流,顺丰控股还花了超过300亿元投资自建了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这被视为顺丰控股搭建国际物流能力的重要资本开支对象,承担着“覆盖全国、辐射亚洲、连接美欧”的任务。
除此之外,据不完全统计,顺丰控股在出海过程中还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美国货运物流服务商Flexport、购买DHL公司旗(金麒麟分析师)下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两家公司100%股权、战略融资缅甸物流公司Kospa Limited、与印尼Triputra集团及本土知名电商企业成立新合资公司等。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4年三季度,顺丰控股的资本开支累计已近千亿元,达到996.8亿元。对于资本运作,王卫过去曾一度坚定表示“顺丰不上市”。他认为顺丰虽然也缺钱,但是顺丰不应为了钱而上市。然而,顺丰控股仅仅凭借自有资金难以满足扩张需求,尤其是进军海外市场,在A股市场上市以及赴港上市也成为王卫不得已的选择。
顺丰控股在2017年通过借壳鼎泰新材实现了A股上市,之后通过定增、可转债等方式,累计融资超过330亿元。到目前为止,王卫已拥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顺丰控股、嘉里物流、顺丰同城、顺丰房托(2191.HK),加上正在冲刺港股上市的丰巢,王卫的顺丰系上市公司或将达到五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