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4年共实现347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77.72%。 ]
在投资端的推动下,上市险企2024年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4年共实现347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77.72%,其中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CPIC.LSE)等多家A股上市险企的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
从各家上市险企年报来看,投资端无疑是推升归母净利润大涨的最大“功臣”。第一财经统计数据显示,五大A股上市险企2024年的总投资收益同比翻倍,共计实现7969.2亿元。
不过,在持续低利率的环境下,五大A股上市险企第二年集体下调了内含价值经济假设。第一财经统计发现,经济假设下调等因素共计对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内含价值负面影响近3600亿元,对新业务价值及新业务价值率亦造成程度不一的影响。
投资推升上市险企净利大涨
从近年的上市险企年报来看,投资均是净利涨跌的主要“胜负手”,在新会计准则下,这一作用进一步放大。
第一财经根据A股五大上市险企年报数据统计发现,它们2024年共计实现347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同比涨幅高达77.72%。
在这五大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在相对较低的基数下净利润实现大幅反弹,同比增长达2倍,262.2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也创了历史新高。同样创造历史的还有中国人寿及中国太保,它们的归母净利润在2024年分别首次超过1000亿元及400亿元,同比涨幅达到108.9%及64.9%。而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以及中国人保(601319.SH;01339.HK)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亦同比增长47.8%及88.2%。
上市险企的净利亮眼表现背后,去年第三季度资本市场的一波行情催动投资业绩大涨是“头号功臣”。
例如,中国人寿就在年报中将归母净利润大涨的原因归结为:公司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持续推进权益投资结构优化。2024年股票市场低位震荡后快速反弹,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五家A股上市险企2024年实现总投资收益共计7969.2亿元,同比提升113.91%,其中归母净利润大涨两倍的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亦同比暴增2.5倍;中国人寿及中国太保的总投资收益同比涨幅也均达到130%。
除了中国平安未披露总投资收益率之外,其他几家A股大型上市险企2024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均达到5.5%及以上,较2023年同期普遍低于3%的状态有明显改善。
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均已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下,更多的权益资产会被放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部分资产的市值变动会直接反映在利润表中。和旧准则相比,这使得险企的净利润对于资本市场波动的敏感度提升。在市场行情上行情况下,净利润表现会较旧准则更为突出;当然,在市场行情下行情形下,净利润的下跌也会较之前放大。
资本市场的上扬除了让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线上升外,也提高了净资产中的权益资产浮盈。从算上这部分浮盈浮亏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可以看出,三家披露该指标的上市险企2024年这一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均达5.8%及以上,其中新华保险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高达8.5%,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
不过,在低利率环境下,上市险企的净投资收益率(包括债券利息、股息分红、租金收入等,不含买卖差价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均有所下降。“净投资收益率主要受存量资产到期和新增固定收益资产到期收益率下降影响。”中国平安表示。
在五家上市险企中,中国人保的净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从2023年的4.5%下跌0.6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3.9%,但3.9%的绝对值仍是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相对最高的,而新华保险2024年的净投资收益率在五家中相对最低,为3.2%。
看好A股表现,坚持高股息策略
净投资收益率的走低也反映了低利率环境下险资的再投资挑战。
从上市险企2024年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来看,在把握时机配置长久期利率债以夯实投资资产“底仓”之外,投资的多元化是一大战术,而增加权益投资并采取高股息策略是多家上市险企的共同选择。
年报数据显示,五大险企中有四家截至去年末的股票投资占比均有提升,其中新华保险直接从2023年末的7.9%提升3.2个百分点至11.1%,大幅增持股票也成就了该公司去年总投资收益的大涨。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公司积极布局权益投资,全年净加仓超1000亿元,权益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同时,去年的险资举牌潮也反映出险资对于权益市场的兴趣。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险资共在二级市场举牌20次,今年至今也已有11次举牌,大幅超越前两年的水平,其中这几家上市险企也多次参与其中。这当中,高股息率的股票是险资的重点举牌标的,尤其是中国平安从去年底至今屡次举牌港股银行股就是高股息策略的代表。
“我想举牌频繁主要还是基于港股市场的高股息,这对我们的净投资收益率是比较好的提升。最近这些年债券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缓慢下行,高股息能够进行弥补及对冲。”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
新华保险年报数据亦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高股息OCI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由年初的53.70亿元增长至306.40亿元,增长470.6%。
而从多家上市险企业绩发布会上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自身选择方面,今年险资对于权益资产的配置无疑都是兴趣浓厚的。
“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市场层面都提供了利好因素,因此我们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平安副总经理、拟任首席财务官付欣称。刘晖也表示,对于2025年的权益市场保持乐观。
谈及判断的逻辑,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分析称,当前A股对比固收类资产已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估值处于过去10年中枢水平,整体估值较为合理。此外,科技创新带来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之中,经济转型升级成效也将在A股市场中得到显著体现。
中国太保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财务负责人苏罡也认为2025年股票市场总体将表现为结构性的行情。“今年股票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尽管风格轮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盈利仍将是最终的核心因素。”苏罡说。
再现集体下调假设
在低利率环境下,上市险企们不仅在产品结构和投资配置上努力避免利差损风险,在精算假设上,各家上市险企亦在2024年报中集体下调了内含价值计算中的风险贴现率及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而在2023年年报中,上市险企们刚刚下调过一轮上述两个假设。
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估值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分析计算需要涉及大量未来经验的假设,其中两大重要假设为风险贴现率假设和投资收益率假设,2022年时上市险企这两大假设普遍为10%~11%及5%。在2023年年报时,上市险企将它们分别下调至8%~9.5%以及4.5%。而在此次2024年年报中,上市险企又再次将它们下调至8%~8.5%以及4%,其中中国人寿的普通型业务保持2023年的8%贴现率不变,浮动收益型业务则下调至7.2%;中国平安则将贴现率从9.5%下调为传统型的8.5%以及分红与万能等非传统险的7.5%,其他几家上市险企风险贴现率均从9%下调至8.5%,与投资收益率假设下调幅度一致。
业内人士表示,在长端利率长期下行背景下,保险公司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的配置策略面临投资收益率持续下滑,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难以达到上市险企普遍设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会使得内含价值虚高,下调收益率假设可以提高内含价值可信度,但会对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有一定负面影响,不过上述两个假设同时下调的联动效应将对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的变动起到一定程度的对冲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在五家上市险企内含价值计算明细中,由于经济假设下调因素带来的对2024年末内含价值的负面影响总计近3600亿元。亦有多家上市险企列明上述假设下调对于新业务价值及新业务价值率的影响。
例如中国太保表示,按照经济假设下调后计算,中国太保2024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幅为20.9%,新业务价值率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但如果按经济假设调整前,前述两个指标的同比增幅则分别变为57.7%及8.6个百分点。中国人寿亦表示,使用下调后经济假设,2024年新业务价值为337.09亿元,而如果沿用之前假设,2024年新业务价值则变为458.05亿元。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基于对市场利率中枢下降的客观实际的情况,公司相应调整了经济假设,主要包括在2024年将新业务价值评估所用的投资收益率假设从4.5%下调50个BP至4%,同时相应调整了风险贴现率。总体而言,公司的风险贴现率假设在市场来看是比较稳健和谨慎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