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倩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快推进养老金融发展,3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正式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20条举措,其中提到,持续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加大银发经济领域信贷供给,丰富股权和债权投资方式。未来五年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助力银发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构建多层次保障网
《方案》明确未来五年,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体系。形成较为规范成熟、稳健高效的养老金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有效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商业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成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服务紧密衔接,相互支撑的融资和保险保障体系;形成适合我国国情,体现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发展特点,能够有效防控风险、维护老年消费者金融权益的监管制度体系。
《方案》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深度融入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要坚持规范运作,加强风险管控,守住养老金安全底线。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理财公司、信托公司等参与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服务。增强服务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能力,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丰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领取方式,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提供长期或终身养老金领取服务。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鼓励机构开发适配新产品,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增设投资顾问服务,提升资金积累效率。
同时,持续推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大力发展年金保险、特定养老储蓄及养老理财,探索资产转换渠道,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创新。
聚焦银发经济赋能产业
为支持银发经济提质增效,《方案》推出多项举措,包括信贷支持、多元融资、保险保障升级。
加大银发经济领域信贷供给。《方案》支持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产品和服务,更加精准、有效地支持银发经济经营主体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有序扩大信贷供给,通过提供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制造,以及利用闲置存量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等领域发展。
同时,支持资本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保险机构,稳健有序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专科医院等,参与发展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能力,积极开展符合养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银发经济项目投资,支持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鼓励金融租赁公司等开展医养康养等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信托行业提供养老金融服务,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
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要求,《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保障范围,丰富保障责任,提高保障水平。保险机构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助浴等业态责任保险,丰富面向老年群体演出、体育、旅游、出行等领域,以及特定场所和设施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责任保险和财产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养老机构综合性保险,鼓励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协助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