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鑫钊
4月2日特朗普公布了历史性的新关税计划给全世界带来巨大冲击,每个人在问自己该如何理解这个事件,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看事件相关人的一手信息更能还原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打破困在周期里的惯性判断,对更长周期的前提设定重新校准。
受益于Podcast的兴起,可以看到没有台词的长时间访谈,ALL IN深度访谈了这届美国政府核心人员:特朗普、万斯、财政部长Lutnick、商务部长 Bessant、Elon、等众多政府中的内阁成员和顾问,还有Peter Thiel这样的早期关键支持者。
从这些访谈中总结一些这届政府的核心观点
这届美国政府理念不再是延续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而是要改革这个世界秩序下积重难返的顽疾,回到1913年前的美国“黄金时代”的政治理念(高关税、没有所得税、少监管)。在他们看来,这是某种意义上讲是美国制度在百年周期下的自我纠正。
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赤字问题——1.8万亿。赤字是目前美国国债长端利率高背后的重要原因。美债35万亿,利率每降1%就是0.35万亿。美国GDP27万亿,损失1%的GDP是0.27万亿,牺牲短期GDP增长率把长期利率降下来也可能是合算的。
这届政府的思路是:降低政府赤字,通过增加政府收入1万亿(关税、美国金卡等)和减少政府支出1万亿(DOGE)。提高关税,促进制造业回流,同时短期能增加政府收入。大幅降低监管,让私人部门加杠杆。政府裁员能释放劳动力到私人部门。这是所谓的“三脚凳”计划。这里面最关键的指标是美国国债长期利率能否在下降通道中。
这届政府是这么理解关税的:二战后基于重建欧洲、重建日本等美国设定了自己低关税和重建区域高关税的策略,推动了全球贸易,帮助了重建国,也推动了美国贸易不平衡。这种临时性安排被逐渐误认为了默认安排,这届政府要纠正。特朗普从80年代就在谈论这个问题。
某种意义上是民主党造就了今天特朗普的共和党。过去几十年美国的民主党发生了根本转变,变成了有钱人和不受全球化负面影响专业人士的代言人,受捐金额远远高于共和党。在政治议题上聚焦在各种身份标签上。而被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美国工薪阶层关注的非法移民问题和制造业回流成为了共和党的核心主张。民主党在奥巴马到拜登政府期间越来越左,逐渐让一些长期支持民主党精英转向共和党,并成为一种似乎不可逆的趋势。
民主党大多数政客在政治正确的环境下,演变成了必须有提词器的表演者,很少参加脱稿的播客深度访谈。主流媒体(多数偏向民主党)传播的信息正面但是空洞,和头部播客传播(多数偏向共和党)的不完美但是真实深入的信息形成了巨大差异。目前看主流媒体似乎越来越立场先行失去公信力,播客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
美国很多实干家被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团结了起来。当你看这些人的访谈的时候,能感觉到很多人对于特朗普的个人风格有保留,但因为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和执行力度,很多实干家被聚集和调动了起来,对美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形成了强共识。解决的过程一定是非常痛苦和曲折的,能做成的话,MAGA似乎也不是一句空话。
以下选取了6篇访谈请AI同学做了整理。有更多访谈大家可以搜索AII IN Podcast观看
‘All-In Podcast’(或称‘All-In 播客’)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播客节目。节目涵盖科技、经济、金融、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等广泛领域。主持人以直言不讳的风格分享观点和分析,吸引了众多听众。
该播客由四位被称为 “Besties”(好哥们)的主持人共同主持,他们都是在硅谷和投资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
Chamath Palihapitiya: 社会资本公司(Social Capital)的创始人和CEO,前Facebook高管,以其大胆甚至有时具争议性的投资和市场观点闻名。
政治立场和变化: 最初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曾为民主党和左倾事业捐赠了大约 130 万美元。近年来,他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显著转变,开始公开批评民主党和拜登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在“觉醒”文化和政府监管方面。
与党派关系: 曾经是民主党的主要捐助者,现在明显倾向于共和党。
如何帮助特朗普:
联合举办筹款活动: 在 2024 年 6 月,他与播客联合主持人 David Sacks 在旧金山共同主持了一场为特朗普筹集了 1200 万美元的活动。
捐款: 根据 2024 年 9 月的 FEC 文件,他向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捐赠了最高金额,并向特朗普 47 委员会捐赠了 30 万美元。
公开支持: 他在播客和其他场合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并批评了民主党的政策。
Jason Calacanis: 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人、LAUNCH Festival 创始人,以直言不讳和对初创企业的敏锐洞察力著称。
政治立场和变化: Calacanis 的政治立场相对复杂,有时会表达一些偏自由主义的观点,但在经济和商业方面通常持有较为保守的立场。近年来,他也对民主党的某些政策表示不满。
与党派关系: 他的政治捐款记录较为分散,曾向不党派的候选人捐款。近年来,他似乎更加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如何帮助特朗普: 尽管 Calacanis 也参与了“All-In Podcast”,并且与 Palihapitiya 和 Sacks 关系密切,但他本人帮助特朗普的具体事迹不如 Palihapitiya 和 Sacks 那么明确。不过,作为播客的一员,他对特朗普的积极评价和对民主党的批评,客观上可能对特朗普有所帮助。
David Sacks: 成功的企业家(联合创办了PayPal和Yammer),风险投资家(Craft Ventures 合伙人),经常从更偏向自由意志主义或保守主义的视角评论政治和经济。
政治立场和变化: Sacks 曾经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但近年来他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显著的转变,转向支持共和党。他经常在播客中批评民主党的政策,尤其是在科技监管、社会议题和外交政策方面。
与党派关系: 曾经是民主党捐助者,现在是共和党的积极支持者。
如何帮助特朗普:
联合举办筹款活动: 与 Chamath Palihapitiya 共同主持了 2024 年 6 月为特朗普筹集 1200 万美元的活动。
公开支持: 他经常在播客和社交媒体上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并积极为特朗普辩护。
政治影响力: 作为一位在科技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支持对特朗普在硅谷争取支持具有一定的意义。
David Friedberg: 曾创办被孟山都收购的The Climate Corporation,现在是 The Production Board 的创始人和CEO,通常带来更多基于科学、数据和农业科技的视角,有时被认为是四人中最冷静和注重事实的一位。
政治立场和变化: Friedberg 的政治立场相对不那么公开,但他通常被认为是偏保守或自由意志主义的。他关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并对政府干预持谨慎态度。
与党派关系: 他的政治捐款记录相对较少,但近年来似乎也更倾向于支持共和党。
如何帮助特朗普: Friedberg 对特朗普的帮助不如其他三位主持人那么直接和公开。虽然他也参与“All-In Podcast”的讨论,但他更侧重于科技和商业话题。不过,他在播客中对某些政府政策的批评,可能与特朗普的观点相符。
经济理念
3月10日ALL IN对经济政策推测解读,3月19日对财政部长Scott Bessant访谈,以及3月21日对商务部长Howard Lutnick访谈
解析特朗普经济策略:关税、减税与削减开支的“三脚凳”理论
3月10日2025年
引言
在探讨特朗普政府潜在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其频繁提及的关税时,存在多种解读。除了认为这是随意之举或市场干扰外,All-In Podcast 的主持人 David Friedberg 提出了一个更系统化的“大师级计划”(Grandmaster Theory)假说,尝试解释关税可能如何与其他关键经济政策——所得税削减和政府开支削减——协同作用,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策略。
一、 核心观点:关税、减税、减支的协同作用
Friedberg 的核心观点是,不应孤立地看待关税。它可能是与降低所得税和削减政府开支共同构成的一个“三脚凳”策略的其中一条腿。这三项政策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一个宏大的经济目标。
二、 核心论证与逻辑链
第一条腿:关税——刺激在岸生产 (Onshoring)
逻辑: 提高关税直接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以LED灯为例,价格上涨25%)。
效果: 当进口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与在本土生产的成本达到或超过“交叉点”(crossover point)时,企业便有经济动力将生产线迁回国内(在岸生产)。
目标: 旨在增强美国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同时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和劳动力需求。
第二条腿:降低所得税——释放资本
逻辑: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将原本流向政府的资金留在私营部门。
效果: “释放”出的资本将寻找投资机会,自然会流向因关税政策而变得具有经济吸引力的新兴国内产业(如纺织、金属、材料、汽车制造等)。
目标: 为在岸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本支持,驱动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创业活动。
第三条腿:削减政府开支——释放劳动力与对抗通胀
逻辑: 削减政府开支,意味着减少政府部门的规模和雇佣需求(提到政府支出约占GDP 30%)。
效果(劳动力): 将原本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劳动力“释放”到私营市场,以满足因在岸生产而新增的劳动力需求。
效果(通胀): 关税本身具有通胀效应(进口商品变贵)。削减政府开支作为一项紧缩政策,可以抵消关税带来的部分通胀压力。
目标: 为在岸生产提供劳动力供给,并控制整体通胀水平。
三、 关联理论:向消费税转型
Friedberg 还提及一个相关的经济理论:利用关税作为契机,推动美国税收体系从以所得税为主转向以消费税为主。
逻辑: 关税本质上是对购买(消费)特定进口商品征税。这与消费税的理念一致,即在消费环节而非收入环节征税。
评价: Friedberg 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理论,可能更公平、更能激发经济活力(鼓励生产投资),但承认这是一个近150年来未经验证的大规模实验,其效果存在争议。
四、 关键数据/例证
LED 灯价格: 因关税上涨 25%,成为讨论在岸生产可行性的具体例子。
政府支出占比: 约占美国 GDP 的 30%,用以说明削减政府开支可能释放大量劳动力。
结论
David Friedberg 提出的“三脚凳”理论,为理解特朗普潜在的关税政策提供了一个更具战略性和系统性的视角。该理论认为,关税并非孤立措施,而是与所得税削减(提供资本)、政府开支削减(提供劳动力、抑制通胀)相结合,旨在重塑美国经济结构,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强供应链安全,并可能探索向消费税体系转型的宏大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仍是基于现有信息构建的一种理论推演,其实际执行和效果有待观察。
财政部长Scott Bessant访谈:解析特朗普政府经济议程与挑战
3月19日2025年
引言
本访谈发生于华盛顿特区白宫,All-In Podcast 主持人与美国第79任财政部长 Scott Bessant 进行对话,旨在深入了解当前美国的债务、赤字状况,以及特朗普政府为“让美国再次伟大”所制定的经济、货币和财政政策蓝图。
一、 Bessant 的背景与投资哲学
早年经历与启蒙: 来自南卡罗来纳,父亲是经历周期波动的房地产开发商,这培养了他对风险管理的兴趣。在耶鲁大学期间,计算机科学与新闻业曾是他的方向(提及了打孔卡和报纸的时代)。
金融启蒙导师: 实习期间师从 Jim Rogers(乔治·索罗斯的首位合伙人,《投资骑士》作者),学习投资,发现金融结合了量化分析、叙事构建和人类情感。
宏观投资生涯: 后加入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在 Stan Druckenmiller(以从无亏损年份和敢于“All-In”著称)指导下成为宏观投资者,交易股票、债券、货币、大宗商品和信贷。强调了宏观投资需要理解全球央行行为、政府债券动向、资本流动,并具备“想象不同未来并相信其可能发生”的能力(引用 Bruce Kovner)。
核心理念: 市场提供实时反馈,需要结合长期观点与短期判断;从导师处学到“先投资,后研究”(Invest then investigate)以及“勇于贪婪”(It takes courage to be a pig)等格言,特别是 Druckenmiller 极强的“改变主意”能力。
二、 1992年狙击英镑事件回顾
背景: Bessant 时任索罗斯基金英国办公室分析师。英国刚经历房产泡沫,大部分房贷为浮动利率;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ERM),英镑需盯住德国马克并在固定区间波动。
核心洞察 (Bessant): 意识到如果英国央行为维持汇率区间而加息,将导致大量房主破产,因此加息政策不可持续。
Druckenmiller 的策略: 发现汇率区间的“非对称赌注”特性——做空英镑至区间下限,英国央行必须买入英镑将其推回,最大损失有限(约2.5%)。
Soros 的决策: 在 Druckenmiller 提议投入100%基金时,反问为何不投入三倍(展现极致风险承担)。
结果: 索罗斯基金大规模做空英镑,迫使英国央行不断加息并大量买入英镑,最终无力支撑,退出ERM。索罗斯基金在一天内盈利约20%,并在后续交易(the trade after the trade)中继续获利约20%。
启示: 体现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节时存在的巨大套利机会,以及宏观分析、策略制定和风险管理(索罗斯的角色)的协同。
三、 对当前美国经济形势的诊断 (2025年视角)
核心担忧(促使Bessant加入特朗普政府的原因): 对拜登政府在经济稳健时期史无前例地持续大规模财政刺激和支出感到震惊,认为这会将美国推向不可逆转的“欧洲式社会民主主义”高税收、高福利、低增长模式(“the malaise”)。
对“主街”vs“华尔街”的观察:
拜登政府的政策(高通胀、低利率)严重损害了没有资产的中下层民众(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飙升),而拥有资产的上层阶级则受益于资产价格膨胀。
*“普通人指数”(Everyman Index)**显示,底层民众感受到的通胀远超官方CPI(提及 Trinard 的数据,CPI约22%,普通人指数超30-35%)。
认为这些政策“侵蚀”了中产阶级和底层50%民众的利益,终结了许多人的“美国梦”。
对“美国梦”的定义与挑战:
传统美国梦:拥有住房、财务安全、舒适生活、有意义的工作、养家糊口、拥有选择权、无需做两份工。战后一代子女收入超父母比例达90%,现降至50%。
认为当前困境部分源于人为制造的稀缺(如严格的区划导致住房稀缺、常春藤名校学位稀缺),加剧了社会焦虑和无望感(永远无法还清学贷、买不起房)。
批评将房产作为美国梦核心,导致中产阶级大部分财富(约60%)集中于单一资产,政府为维持房价上涨而采取的政策已导致不可持续的房产泡沫。
对政府数据的质疑: 认为政府经济数据(GDP、非农就业等)并不可靠,存在大幅修正,不能完全反映民众真实感受。批评拜登政府忽视民众感受,强行宣称经济良好(“vibe-cession”)。
四、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三脚凳”计划(Bessant 的阐述)
Bessant 确认并细化了之前 Friedberg 提出的“三脚凳”理论,作为特朗普政府的核心经济计划:
第一条腿:削减政府开支,降低债务与赤字
目标: 在不引发衰退的前提下,逐步将联邦赤字占GDP比重降至长期平均水平(约3-3.5%)。强调美国是“支出问题”而非“收入问题”(联邦收入稳定在GDP的18%左右,拜登时期支出飙升至25%,常态约21-21.5%)。
挑战: 高额存量债务(约30多万亿)产生巨额利息(约1.2万亿/年),挤压其他开支空间,使得削减更加困难。需要国会配合,但共和党内部存在希望快速削减的强硬派,需平衡避免经济衰退。
实施途径: 通过DOGE(政府效率部)进行成本削减,强调目标是提高效率而非取消服务,主要削减对象是外包合同工(提及Booz Allen案例)而非联邦雇员本身。强调需快速行动以克服既得利益集团阻力。
第二条腿:放松金融监管,促进私营部门再杠杆
目标: 解除对金融体系(特别是中小银行)过度的“监管束身衣”(regulatory corset),释放私营部门活力。
现状: 过度监管(如Basel协议、对持有国债的资本要求)扼杀经济活动,将大量借贷活动推向监管体系之外的私人信贷市场(Bessant 对此持积极看法,认为其更具活力)。中小银行(占小企业贷款40%,总贷款70%)受影响尤甚,抑制了“主街”发展。
实施途径: 重新审查银行监管规定,质疑其合理性(如对小银行与大银行施加同等资本要求)。通过FSOC(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他主持的总统工作组推动“安全、稳健、智能的去监管化”。特别提到取消**SLR(补充杠杆率)**可能降低国债收益率30-70基点。
与美联储的关系: 支持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但认为其在监管、气候、DEI等领域的扩张可能威胁其独立性。将在监管层面推动改革。
第三条腿:重塑国际贸易体系,振兴制造业与中产阶级
目标: 将制造业就业带回美国,重振中产阶级,提高实际工资水平。
手段:
关税: 作为必要手段,迫使其他国家遵守规则,并为特定产业和供应链提供在岸生产的经济激励。
低且可预测的税收: 降低税负,吸引投资。
大幅削减监管: 降低合规成本,提高投资确定性。
廉价能源: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
税收与增长的关系: 认为减税配合削减开支、去监管和贸易改革,能将美国经济增长趋势线从1.8%提升至3%以上,从而在较低税率下也能增加总税收,实现财政平衡。批评CBO(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静态评分方法不合理(不考虑支出更新、不反映增长效应)。
五、 关键议题与未来展望
债务管理: 批评耶伦时期在低利率环境下未能延长国债期限,导致短期内面临巨额(9-10万亿)再融资压力。当前维持短期发行策略,等待市场认可政府削减开支的成效。
国会合作: 认为共和党在特朗普领导下展现了纪律性(通过了和解指示、清洁CR),对国会通过预算案表示谨慎乐观。
美国国税局(IRS)改革: 目标是提升税收(Revenue Enhancement)、保护隐私(Privacy)和改善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利用技术(AI)简化报税、消除浪费和滥用。引入拜登政府时期的“吹哨人”,调查可能存在的政治化审计问题。
社会保障与主权财富基金:
承认社保基金(2.7万亿,仅持有国债)投资股市本可获得巨额回报(可能达15-16万亿),但认为布什时期的私有化尝试失败后,需面对现实。
探索设立与社保并行的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可能通过“婴儿债券”或利用政府资产(如乌克兰经济协议收益、两房股权、联邦土地、能源租赁等)注资,为美国人民创造资产而非仅仅是债务。强调这是特朗普总统的愿望。
能源政策: 廉价能源是核心竞争力来源,对冲劳动力成本劣势。需克服政策摇摆风险,稳定私营部门长期投资预期(特别是核能)。批评拜登政府在电动汽车(EV)与混合动力(Hybrid)间“挑选赢家”,忽视混合动力价值。强调能源独立即国家安全。
住房可负担性: 认为问题根源在于技术停滞(50-60年无革新)、过时建筑规范(可追溯至芝加哥大火)和地方保护主义(分区限制、不同市政当局间迥异的建筑规范)。可通过推广预制/模块化建筑(工厂标准化生产)、联邦政府提供指导、借鉴康涅狄格州强制多户住宅用地配额等方式解决。
通胀与物价: 认为当前主要问题是可负担性危机(Affordability Crisis)而非高通胀本身。将设立“可负担性沙皇”(Affordability Czar),利用供应链经验寻找快速降低生活成本的方案(如改革房屋保险市场)。
六、 个人感悟与对特朗普的观察
角色转变的感受: 从在“房间外”预测决策者行为的宏观投资者,到成为“房间内”参与决策、权衡影响的关键人物,感到奇妙、刺激但也伴随压力。
国家安全职责: 惊讶于财政部承担大量国安工作(CFIUS、制裁、OFAC、反洗钱),约占其日常工作40-50%。分享了打击胡塞武装金融网络、制裁墨西哥贩毒集团的例子。
对特朗普的印象: 称赞特朗普拥有惊人的记忆力(提及对30年前某国事件的细节)、倾听能力强、判断力佳、行政能力出色。认为他关心所有美国人(“美国的市长”),即使严厉也会在可能造成伤害时寻求解决方案(如裁员问题)。
结论
Scott Bessant 的访谈清晰地阐述了特朗普政府雄心勃勃的经济议程,其核心是通过削减开支、放松管制、重塑贸易和降低能源成本的组合拳,在控制债务的同时刺激私营部门增长,解决可负担性危机,并重振美国制造业和中产阶级。该计划逻辑自洽但挑战巨大,高度依赖国会配合、政策执行效率以及能否有效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未来几年,美国经济能否按照这一蓝图实现可持续、非通胀的复苏,将是检验其成败的关键。
Howard Lutnick访谈:特朗普密友、过渡主席与经济改革推手
3月21日2025年
引言
本访谈记录了 All-In Podcast 主持人与 Howard Lutnick(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商务部长等涉及经济、贸易、效率提升的关键角色,尽管访谈中未明确其具体头衔)的对话。访谈深入探讨了 Lutnick 与特朗普总统长达三十余年的深厚友谊、他在 9/11 悲剧中重塑人生的经历、领导特朗普政府过渡工作的独特方式、以及他与 Elon Musk 共同推动的旨在平衡预算、重振美国经济的宏大计划(包括DOGE、关税、特朗普卡等)。
一、 Lutnick 与特朗普:三十载友谊与相互理解
相识渊源: 自30岁起在纽约慈善晚宴场合结识特朗普(时年45岁),因相似的社交圈和活力而结缘。
特朗普特质: 形容特朗普是过去三十年中最有名、最有趣的人物,拥有非凡的承受力(能将负面攻击转化为自身能量),极度直觉敏锐(能感知问题本质,如“巴拿马运河”事件),并且决策背后有扎实的研究支撑(“他从不只是说说而已”)。
Lutnick 的转变:
9/11 的烙印: 9/11事件中失去公司(Cantor Fitzgerald)位于世贸中心顶部的办公室、658名员工、弟弟Gary、挚友Doug及众多朋友,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使其长期专注于重建公司、照顾遇难者家属(承诺捐出25%利润)和个人生活,远离政治。
政治参与的契机: 早年仅为维持关系而向两党(包括希拉里,因其在9/11后帮助纽约重建)少量捐款。2020年开始为特朗普助选(捐款1000万,筹款1500万)。2023年10月,应特朗普请求正式加入竞选团队,并捐款1000万,开始深入研究政治、白宫运作及特朗普关心的议题(如关税)。
二、 领导过渡工作:打破常规,高效组阁
颠覆“守门人”模式: 批评传统白宫幕僚长(Chief of Staff)扮演“守门人”(Gatekeeper)角色,隔绝总统与外界信息,导致总统“被囚禁”。建议并推动特朗普摒弃此模式,选择更符合特朗普风格、促进沟通的幕僚长(如 Susie Wiles)。
“管弦乐队”决策法: 特朗普决策如同指挥管弦乐队,需要听取多种声音和观点,而非仅依赖最后见他的人。Lutnick 将自己定位为其中的“小提琴手”。
高效视觉化选拔流程:
在 Mar-a-Lago 设立过渡办公室,利用大屏幕同时展示多位候选人信息(照片、简历亮点、教育背景、20秒演讲片段)。
流程:每个职位初选8人 -> 4人 -> 2人(飞来面试) -> 最终任命。国家安全团队仅用数天完成组阁。
目标:确保所有内阁成员不仅能力出众,且善于沟通,能有效传达政府理念。Lutnick 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内阁”。
强调所有最终候选人都是“第一选择”,不存在“陪跑”或策略性提名(以 Matt Gaetz / Pam Bondi 的司法部长选拔为例,说明有备选方案但初衷是争取首选)。
三、 DOGE(政府效率部)与平衡预算计划
构想缘起: 2024年10月初与特朗普在车内长谈时提出,核心是在不削减应得福利的前提下,通过消除浪费、欺诈和滥用来平衡预算。
核心计划:
削减1万亿美元开支: 针对政府(尤其是福利项目)中从未被审计、价值评估的部分,预计存在至少25%(即约1万亿美元/年)的浪费、欺诈和滥用。强调目标是阻止资金流向错误的人(欺诈者、不符合资格者),而非削减应得者的福利(如社保、医保)。
增加1万亿美元收入: 通过关税、打击税收骗局(Tax Scams)、特朗普卡等新途径增加财政收入。
潜在回报: 若成功平衡预算,特朗普已同意免除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人群(约占美国人口85%)的所得税。
实施关键:
招募 Elon Musk: Lutnick 主动联系并说服 Musk 共同领导 DOGE,看中其决心和能力(Musk 甚至提出削减80%联邦雇员)。
“免费供应商”(Gratus Vendor)模式: Lutnick 设计此模式,允许私营企业(如 Musk 的公司)免费向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如软件),从而绕过繁琐的政府采购流程和利益冲突规则,快速引入外部效率和技术。DOGE 名称本身也是为契合 Musk 兴趣而选。
应对阻力: 承认削减开支会触动既得利益者,引发强烈反弹(“移动了他们的奶酪”)。强调必须快速行动,利用透明度揭露问题。识别欺诈者的方法:暂停支付,听谁叫得最响(类比 PayPal 经验)。
四、 关税与全球贸易:历史视角与特朗普逻辑
历史背景: 美国建国初期依赖关税(无所得税),是全球最富裕国家。二战后为帮助盟友重建,美国主动降低关税,允许他国维持高关税(马歇尔计划等),但之后“忘记”将关税调回,导致长期贸易不平衡。
特朗普的认知: Lutnick 称特朗普早在80年代就意识到这种不公平,并在2016年将其作为核心竞选议题。
回应“关税导致通胀/衰退”论:
通胀根源: 认为通胀主要源于货币超发(印钱),而非关税。关税只影响相对价格(进口商品变贵),消费者可选择国产替代品。
公平性与产业政策: 强调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公平贸易”,各国都有保护性关税(例:印度平均50% vs 美国4%)。批评 NAFTA 等协议牺牲美国工人利益(导致制造业外流、预期寿命下降等社会问题),认为关税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工人的必要手段。
关税的战略运用: 目标是选择性地对那些能够激励在岸生产(Reshoring)的商品征收关税,而非全面提高物价。对于无法在国内生产的商品(如芒果)征收关税,则相当于消费税/销售税。
利用美国的消费者地位: 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消费约20万亿GDP),拥有对生产国的巨大影响力。关税是迫使生产回流、或让外国公司/政府承担部分成本(“让他们付钱”)的工具。
五、 新收入来源:特朗普卡与打击税收骗局
特朗普卡(原名金卡):
概念: 由 John Paulson 提出,Lutnick 负责执行。外国人支付500万美元可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金卡),无需缴纳美国对其全球收入征收的税(仅对在美收入征税)。
目标群体: 全球约3700万有能力购买此卡的人。
潜在收益: 若售出100万张,可带来5万亿美元收入。
目的: 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人才和资本进入美国,同时为美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
打击税收骗局:
“方便旗”(Flag of Convenience): 批评邮轮、货轮等悬挂利比里亚等国旗帜以规避美国税收的做法,计划修复此漏洞。
爱尔兰税收洼地: 指出美国科技和制药公司利用爱尔兰低税率转移知识产权(IP)避税(爱尔兰去年因此产生600亿美元财政盈余),认为这必须结束。
六、 政府改革、经济衡量与科技应用
政府效率提升实例: 邮政局(62.5万员工,每天到户)与人口普查局(雇佣62.5万人普查)职能重叠,可通过整合大幅提高效率。
重新定义GDP: 批评现有GDP计算方法将非生产性政府开支(如仅思考购买坦克的部门)计入,导致数据失真。计划将这部分剔除,更真实地反映国内生产(Domestic Production)而非消费或无效支出。认为这能揭示选举前政府支出拉动GDP增长的“骗局”。
科技赋能政府:
海关处理: 利用AI、图像识别、精确称重等技术,与顶尖科技公司合作(以“免费供应商”模式),打造高效、自动化的海关关税处理系统。
安全审查: 对开源软件(如中国AI模型)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无后门或数据回传风险,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允许国内使用。
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认为量子计算对现有加密体系构成威胁,推动制定并实施新的国家加密标准至关重要。
克服采购障碍: 利用总统影响力,让科技巨头(Google, Microsoft, Amazon等)承诺免费为政府开发关键系统。
七、 个人感悟与家庭
工作状态: 称当前工作是“有史以来最有趣的事”,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享受为特朗普工作的过程(想法要么被采纳并放大,要么被直接否定)。
家庭生活: 结婚30年,妻子给予极大支持(尤其是在竞选后迅速搬家至华盛顿)。有四个孩子,长子和次子接管 Cantor Fitzgerald(Lutnick 表示因规定不过问公司事务),女儿计划学医,小儿子即将上大学。
育儿理念: 强调让孩子理解自身责任(让老师喜欢自己)、遵守规则(高中阶段“在线条内涂色”)、以及培养同理心(源于父亲在9/11后每日哭泣的经历)。
对内阁的评价: 赞扬本届内阁成员都是世界级人才,能力出众、思想深刻、善于沟通和讲故事,共同为特朗普工作是荣幸。
结论
Howard Lutnick 的访谈展现了一位深受9/11影响、与特朗普有着长期私交的商界领袖,投身政治改革的决心与蓝图。他所阐述的以DOGE削减开支、以关税和新收入来源(特朗普卡、打击税收骗局)增加收入为核心的平衡预算计划,以及对政府效率、贸易规则、经济衡量方式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设想,构成了特朗普政府“让美国再次伟大”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Lutnick 充满激情地描绘了一个更精简、高效、公平且以“美国优先”原则重塑经济秩序的未来愿景,其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效将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理念
11月9日特朗普胜选ALL IN讨论,6月21日对特朗普访谈,以及9月10日对万斯访谈
E203 特朗普2024年胜选原因、共和党议程及未来展望
11月9日2024年
引言
本次访谈是 All-In Podcast 主持人(Chamath Palihapitiya, Jason Calacanis, David Sacks, David Friedberg)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对选举结果的深度复盘和分析。核心围绕唐纳德·特朗普及其领导的共和党取得压倒性胜利(赢得总统职位、参议院和众议院多数)的原因、共和党未来的政策议程以及对美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展开。
一、 核心观点:特朗普胜选与民主党溃败的原因
访谈中,主持人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选举结果,核心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主党政策与策略的失败(多位主持人强调):
经济问题 (JCal, Sacks): 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关键因素。“经济是根本,笨蛋”(It‘s the economy stupid)。以麦当劳某单品价格为例(2019年底$1.29 vs 2024年中$3.89),强调生活成本上涨对普通选民的切身影响。
候选人问题 (JCal 尤其强调): 卡玛拉·哈里斯被认为是“糟糕的候选人”,缺乏基层初选历练,沟通能力不足,难以有效为拜登-哈里斯政府的政绩辩护或提出不同方案。Sacks 虽认为不应完全归咎于哈里斯,但也承认其弱点。
文化战争与“觉醒主义”反噬 (Chamath, Sacks): 选民厌倦被贴标签(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等)、被说教和取消文化。认为民主党过度依赖身份政治,脱离了普通人关注的经济繁荣、社区安全、正常教育等基本诉求。此次选举被视为对“觉醒主义”和“评判主义”的“灾难性否定”,是对常识、宽容和正常状态的“响亮认可”。
政策平台失焦 (Chamath, Sacks): 认为民主党政策平台已“根本性破产”,在言论自由(变主张审查)、反战(变卷入冲突)等方面与其传统立场背道而驰。在边境、犯罪、外交等关键议题上与民意脱节。
特朗普与共和党的有效策略:
聚焦核心议题 (Sacks, Chamath): 特朗普持续关注经济、边境安全、打击犯罪、减少海外干预等选民关心的实际问题。
利用替代媒体/“挣得媒体”(JCal, Sacks): 特朗普及其团队(如JD Vance)成功利用播客(如 All-In, Joe Rogan, Lex Fridman)等长篇幅、直接对话形式的“赢得媒体”(earned media)绕过传统媒体,直接触达选民,传播信息。相比之下,民主党花费巨额资金在“付费媒体”(paid media)上,效果不佳。
特朗普的个人特质与沟通能力 (Sacks): 承认特朗普拥有“万亿美元的个性”,是一位独特的、有天赋的沟通者和政治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的负面宣传。
传统(“遗产”)媒体的失败与信誉破产 (Sacks, Chamath):
主持人普遍认为传统媒体长期、系统性地抹黑特朗普(如称其为纳粹、法西斯、叛徒、煽动者、重罪犯、独裁者等),并散布谎言(如夏洛茨维尔“优秀的人”谣言)。
选民不再相信传统媒体的叙事,其影响力被大大削弱。此次选举是对传统媒体的“否定”。
二、 核心论证逻辑与关键数据支撑
选举结果数据:
特朗普以 311 张选举人票对哈里斯 226 张获胜(对比:2016年特朗普304票,2020年拜登306票),被描述为“压倒性胜利”。
共和党赢得参议院多数(至少53席,可能增至54-55席)和众议院多数(预计)。
选民结构变化数据(基于提到的FT图表):
几乎所有人口群体都出现右倾,尤其西班牙裔和亚裔选民右转幅度最大。Chamath 将此归因于亚裔重视“精英制”(meritocracy)和西班牙裔重视“传统家庭价值观”。
仅 65岁以上群体和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女性略微左倾。
特朗普在女性整体中的得票率有所增加(尽管输掉了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
年轻男性的投票倾向(可能受播客等影响)成为关注点。
竞选花费与效果数据:
民主党在总统竞选上花费远超共和党(哈里斯阵营近9亿美元 vs 特朗普约3.5亿美元;民主党超级PAC约14亿美元 vs 共和党约4.5亿美元)。
在关键的参议院竞选中,民主党也大幅超支但落败(例:俄亥俄州 Sherrod Brown $58M vs Bernie Moreno $21M;蒙大拿州 Jon Tester $84M vs Tim Sheehy $22M)。
论证逻辑: 金钱无法战胜常识和选民关心的核心议题。有效的“挣得媒体”策略胜过昂贵的“付费媒体”宣传。
州和地方选举数据(以加州为例):
Prop 36 (旨在遏制 Prop 47 导致的轻罪化,特别是盗窃) 以约 70% 的支持率通过,显示民众对治安恶化的强烈反弹。州长 Gavin Newsom 反对此提案。
旧金山选出 Daniel Lur 为市长,是自1911年以来首位非政府内部人士当选市长,被视为对现状不满和寻求改变的信号。多位激进派市议员(如 Dean Preston)被罢免。
洛杉矶地区检察官 George Gascón(“索罗斯检察官”)被 Nathan Hochman 以约20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
论证逻辑: 即使在深蓝州,选民也无法容忍极端政策(如对犯罪软弱)带来的负面后果,开始向中间或右翼回调。民主党精英与普通民众意愿脱节。
堕胎议题数据与逻辑:
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后,堕胎权回到各州层面决定。
本次选举中,多州(MD, MO, NV, MT, CO, AZ)公投支持堕胎权;少数州(NE, SD)公投反对堕胎权或支持限制。佛罗里达州一项将堕胎权延长至24周的修正案未达60%门槛(获57%)而失败。
论证逻辑 (Sacks): 堕胎议题的全国性政治影响力正在减弱。特朗普通过明确反对全国禁令、支持例外情况、将问题归于各州,成功“免疫”了此议题的负面冲击。女性选民并未如预期般大规模因此反对特朗普。未来辩论将主要围绕各州具体的“周数”限制。JCal 认为这仍是敏感议题,并指出严格的堕胎禁令可能对州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人才流失)。
三、 共和党(特朗普第二任期)议程与展望
核心政策优先事项:
结束乌克兰战争: 虽未必能在“第一天”完成,但意愿强烈。
边境安全: 封闭边境,“建墙”,驱逐犯罪非法移民(优先处理罪犯)。
削减政府开支与改革官僚体系(“抽干沼泽”): 推动“零基预算”,大幅削减联邦开支(Elon Musk 提出削减2万亿美元的目标被提及,但能否实现存疑),改革庞大的行政机构。
增加透明度与解密: 效仿“推特文件”模式,对联邦政府进行大规模信息公开和文件解密(涉及COVID、机构运作等),以重建信任或揭露问题。
人事任命: 利用参议院多数任命保守派、改革派官员进入内阁和重要岗位。
关键人事讨论:
内阁人选: 讨论了 RFK Jr.(可能负责HHS或相关机构,引发关于其专业经验和观点的争议与支持)、Vivek Ramaswamy、Tulsi Gabbard(传言VA)、Rick Grenell(可能任国务卿或国防部长)、Scott Bessent/John Paulson(财政部长)等人选的可能性。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讨论取代 Mitch McConnell 的人选,倾向于支持 Mike Lee 或其他能代表“MAGA议程”的候选人,而非建制派延续。
“沼泽生物”担忧: 担心缺乏经验的改革者难以驾驭官僚体系,以及建制派(尤其是新保守主义者)会再次渗透政府,阻碍改革议程。强调需要保持警惕,确保“改革派”入阁。
对“行政国家/官僚体系”(Administrative State)的挑战:
认为存在一个宪法之外、不受选举制约、难以被解雇的庞大官僚体系(第四权力分支)在阻碍民选政府的议程。
最高法院对“雪佛龙尊重”(Chevron Deference)原则的推翻被视为重要进展,限制了行政机构自我赋权制定规则的能力。
目标是让政府回归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通过立法(国会)和行政命令(总统)来治理,而非由官僚机构主导。
四、 对特朗普个人争议的看法与未来
如何看待特朗普的争议(性格、言论、过往行为):
Friedberg: 指出许多理性选民认同其政策,但因特朗普个人形象(如“重罪犯”、“欺凌者”、推特言论、不尊重女性权利的印象)而无法支持他。
Chamath: 强调媒体歪曲和谎言(如夏洛茨维尔事件)塑造了负面形象,呼吁人们重新审视证据、挑战自身偏见,并根据特朗普执政期间的实际成就(如亚伯拉罕协议)而非媒体解读来评价。认为特朗普是唯一不为钱而主动联系他的政治人物。
Sacks: 重申应“认真对待,而非字面理解”特朗普的言论,关注其政策意图和最终结果。
JCal: 承认对特朗普性格的保留,但呼吁国家团结,给予特朗普机会,并根据其未来行动来评判。寄望于Sacks、Chamath、Elon、Vance等人的影响能引导特朗普走向“更好的天使”。
未来展望与呼吁:
对民主党的建议: 争论民主党是否会/能否吸取教训、向中间靠拢。Sacks 表示怀疑,认为其核心支持者过于脱节;Chamath 认为其政策平台需根本改变;JCal 认为他们会尝试向中间调整。
对特朗普支持者的期许 (JCal): 希望帮助特朗普上台的人(包括在座各位)能在特朗普做出“疯狂”举动(如大规模驱逐非罪犯移民)时公开提出批评,进行问责。
呼吁团结与理性对话: 尽管存在分歧和失望/兴奋,但希望国家能向前看,进行建设性对话。
结论
此次 All-In Podcast 访谈提供了一个多视角、信息密集的关于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的分析。主持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胜利是选民对民主党在经济、文化、边境、犯罪和外交政策上失败的强烈反应,以及对传统媒体失去信任的结果。替代媒体的兴起和特朗普独特的沟通方式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展望未来,共和党控制下的政府将致力于推行一系列保守主义和改革议程,核心在于削减开支、改革官僚体系、确保边境安全和调整外交政策,同时增加政府透明度。然而,特朗普政府能否成功实施改革、民主党是否能有效调整、以及围绕特朗普个人争议的政治裂痕如何弥合,仍是未来几年美国政治的重要看点。
特朗普总统 All-In 访谈:经济、外交与改革蓝图
6月21日2024年
引言
本访谈记录了 All-In Podcast 主持人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对话。访谈围绕特朗普对当前经济挑战的看法、其第二任期的政策构想(涵盖监管、税收、贸易、财政、能源、外交、移民等关键领域)以及他对政府改革和应对国内外挑战的计划展开。访谈结束后,All-In 主持人也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观察和评论。
一、 经济复苏核心:放松管制、减税与促增长
监管优先: 特朗普强调,放松管制是他重振经济的首要任务,其效果甚至超过减税。他声称在其第一任期内削减的监管比任何总统都多,这使得企业更容易投资和发展。
减税成效: 他回顾了其第一任期实施的“史上最大规模”减税(企业税率降至21%),认为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创纪录的财政收入。他表示愿意进一步降低税率。
海外资金回流: 通过降低汇回税率和简化程序,成功促使苹果等公司将数千亿美元资金汇回美国投资。
应对城市衰败: 将高犯罪率、商店倒闭(如大规模零元购、药品上锁)等城市问题归咎于民主党主政下的高税收、高监管和对犯罪软弱的政策(如无现金保释、盗窃限额以下不逮捕)。
二、 贸易与财政:关税、互惠与债务控制
关税的战略价值: 坚信关税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是重要的政治杠杆,可用于处理与他国的非经济争端。
互惠贸易: 主张实施“互惠贸易法案”,即如果其他国家(点名中国、欧盟)对美国商品征收高关税,美国也应征收同等关税。
美元地位: 对去美元化趋势(提及俄罗斯、中国、沙特等)表示严重关切,认为失去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相当于输掉一场战争”,将使美国沦为“第三世界国家”。关税是维护美元地位的工具之一。
赤字与债务: 承认第一任期因应对COVID导致债务增加(约8万亿),但认为这是避免经济萧条的必要之举。批评拜登政府后续的万亿级别支出是通胀的主要推手。认为控制赤字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通过能源独立)和提高政府效率、削减浪费。
三、 政府改革:削减官僚、权力下放与能源政策
动用扣押权(Impoundment Authority): 表示将使用总统权力,收回和削减联邦政府中浪费性的、无效的支出和官僚机构。
权力下放至州: 计划大幅缩减联邦教育部规模,将教育权力和资金(约一半预算)交还给各州,认为多数州能以更低成本提供更好的教育。类似思路也适用于内政部、环保署的部分职能。
能源政策“美国优先”:
大力发展国内能源(石油、天然气、“清洁煤”),实现能源独立。
批评拜登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风能)的偏爱,认为其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未来(尤其是AI发展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
对核能持开放态度,但批评美国现有核电站建设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对比中国),主张发展更小型化、标准化的核反应堆。
四、 外交政策:务实交易与国家利益
乌克兰:
承诺不派美军进入乌克兰。
认为战争本可避免,部分归咎于拜登关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挑衅性”言论以及高油价为俄罗斯提供了战争资金。
批评欧洲盟友在援助乌克兰方面承担份额不足(美国多出至少1000亿美元)。
愿意为达成和平协议而将“北约不东扩”作为谈判条件。
中东(以色列/巴勒斯坦):
认为冲突升级源于拜登政府放松对伊朗制裁,使其有资金支持哈马斯等组织。
赞扬“亚伯拉罕协议”的成就,认为其本可带来更广泛和平,甚至可能包括伊朗。
核心关切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认为在其第一任期末本可轻易达成协议,但拜登错失良机。
中国:
不认为与中国的战争不可避免,认为若有“合适的总统”,可以和平共存、公平竞争。
批评拜登对华软弱,甚至称其为“满洲候选人”(暗示受中国影响)。
五、 移民政策:边境安全与高技能人才
边境安全: 强调第一任期建墙和“留在墨西哥”政策的有效性。批评拜登政府造成边境“入侵”,允许大量罪犯、精神病人、恐怖分子涌入。承诺将重新加强边境管控。
高技能移民: 明确承诺将改革移民政策,使大学毕业生(包括社区学院)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自动获得绿卡,以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
六、 透明度、深层政府
JFK文件: 承认第一任期因顾问建议未完全公布,但承诺在第二任期初将公布剩余文件。暗示可能公布其他政府“秘密”。
深层政府: 认为存在试图阻止其改革议程的“深层政府”或官僚势力。提及第一任期已解雇科米、麦凯布等FBI高官,并退出WHO、巴黎协定等被视为削弱美国利益的国际组织。
七、 All-In 主持人访谈后讨论
关键信息/“新闻点”:
特朗普明确反对全国性堕胎禁令,认为应由各州决定。
明确支持高技能移民,承诺给大学毕业生自动发放绿卡。
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清晰:不派美军,理解北约东扩的挑衅性。
主持人反应:
JCal: 对上述三点感到满意和清晰,认为可能是“新闻”。仍对未讨论的1月6日事件等有保留。承认特朗普直接回答问题。
Sacks: 访谈印证了他支持特朗普的理由(促增长、低税、反官僚、寻求和平)。认为特朗普此次访谈语气温和,未表现出复仇心态。
Friedberg: 认为访谈形式限制了深入探讨。对削减赤字的具体计划仍感担忧(仅提教育部门不够)。担心“关税+减税”组合可能引发滞胀。承认特朗普触及了核心问题(去美元化、官僚主义),但对其解决方案路径仍有疑虑。同时担忧特朗普的“分裂性”言论风格。
Chamath: 认为访谈打破了媒体对特朗普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其深思熟虑和尊重(如对萨默斯、福奇的评论)。强调亲身聆听的重要性。认为特朗普在关键议题上给出了明确答案。对中东和平前景因伊朗问题感到悲观。将公布JFK文件视为对抗“深层政府”、提升透明度的重要象征。
总体印象: 主持人普遍认为特朗普直接回答了问题,在一些关键议题上给出了比以往更清晰的立场,展现了不同于媒体刻板印象的一面。但对于其政策细节的可行性、财政平衡的具体路径以及其执政风格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疑问和担忧。
结论
特朗普总统在 All-In Podcast 的访谈中,系统性地阐述了他若再次当选后的施政蓝图。核心围绕通过大幅放松管制、维持低税率、重塑贸易规则、加强边境管控、改革官僚体系、实现能源独立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控制通胀和赤字。在外交上,他主张务实交易,优先美国利益,寻求结束冲突(乌克兰),同时对传统盟友和国际组织持批判态度。他还承诺增加高技能移民并提高政府透明度。虽然其计划的某些方面(如财政平衡的具体路径、关税的全面影响)仍有待明确,但此次访谈为外界理解其第二任期的政策方向和执政理念提供了重要参考。
JD Vance All-In 访谈:经济、改革与政治重组的思考
9月10日2024年
引言
本访谈记录了 All-In Podcast 主持人与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 JD Vance 的对话。访谈探讨了 Vance 对美国经济现状的看法、他个人对特朗普看法的转变、对政府改革的设想、对当前美国政治格局重组的分析,以及在移民、贸易、科技监管和外交等关键议题上的立场。
一、 Vance 的背景与核心关切
独特经历 (Sacks 介绍): Vance 既有在科技行业(风险投资)的经验,又出身于阿巴拉契亚贫困地区,了解美国不同群体的现实。他曾作为海军陆战队员参与伊拉克战争,后认识到战争的错误,体现了爱国精神与反思智慧的结合。
核心经济关切: 认为美国经济(除软件领域外)普遍停滞,尤其是在交通、物流、能源等受严格监管的实体经济部门,而这些部门是大多数美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经济停滞是导致社会病态、政治极化和零和博弈心态的根源。
二、 对特朗普看法的转变与理解
转变原因:
媒体误导: 意识到媒体对特朗普的许多描述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例:夏洛茨维尔“优秀的人”谣言),促使他重新评估。
政策成效: 观察到特朗普执政的四年是其有生以来唯一工人薪资增长超过政府规模和企业利润增长的时期,承认其政策有效,是“至少一代人以来最好的总统”。
对特朗普性格的理解: 反驳媒体塑造的“心怀怨恨、睚眦必报”形象。认为特朗普记忆力惊人,虽记得过往批评,但更关注当下一个人能为国家和他做些什么。其选择曾批评过自己的 Vance 作搭档,证明他更受“公共利益”而非“个人恩怨”驱动。
三、 政治争议与政府运作
关于 1月6日 / 选举认证:
反驳彭斯被要求“推翻”选举的说法,认为当时的核心争议是彭斯是否应采取更多行动(如要求争议州提交替代选举人名单)来引发对选举问题的全国性辩论。
认为共和党“旧势力”反对特朗普的根本原因并非 1月6日 事件,而是特朗普反对“在外国发动愚蠢战争”的立场。
政府改革与效率:
优先事项: 削减对非法移民的开支(估计每年1000亿至6000亿美元),将资源优先用于美国公民。
改革军购: 批评现有军事采购流程(成本加成合同)效率低下、扼杀创新,认为可通过改革采购流程来削减国防预算同时增强国防实力。需要总统和副总统有决心挑战强大的国防承包商。
副总统角色定位: 成为总统议程的“第二双眼睛和耳朵”,确保行政部门执行民选总统的政策。认为行政部门(如军方高层)不服从总统命令是对民主的更大威胁。
行政命令(EOs): 承认预算需国会批准,但过渡团队正积极规划通过大量EO来快速推进改革议程(类比拜登用EO开放边境,亦可用EO修复问题)。
四、 美国政治版图重组分析
现象: 观察到“布什共和党人”支持哈里斯(如切尼),而“肯尼迪民主党人”支持特朗普(如RFK Jr.),表明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根源: 认为过去30年的两党共识(全球化、制造业外移、海外战争)受益者(精英阶层、华尔街、大型科技公司)日益倾向民主党;而受害者(工薪阶层、中产阶级、小企业)日益倾向共和党。
数据佐证:
华尔街捐款: 从2012年3:1支持罗姆尼(共和党)变为2020年9:1支持拜登(民主党)。
财富分布: 过去80%财富集中在共和党县,现变为70%财富集中在民主党县。
科技行业: 大型科技垄断者(Big Tech)倾向民主党,而初创科技公司(Little Tech)更倾向共和党。
五、 科技监管:反垄断与并购(M&A)
对 FTC 主席 Lena Khan 的评价: 认同其对大型科技公司构成威胁(言论自由、寡头垄断、资本控制)的判断。
批评与建议: 不认同 Khan “一刀切”地反对所有并购的做法。认为需要允许“中型科技公司”收购“小型科技公司”(“一垒安打和二垒安打”),这对维持健康的创业生态系统、实现投资回报至关重要。主张区分对待大型科技并购与中小型科技并购。
六、 移民与边境政策
核心原则: 必须首先解决边境危机和2500万非法移民问题,才能有效改革合法移民体系。认为里根1986年的大赦因未能同时确保边境安全而失败。
社会契约论: 认为允许大量非法移民涌入破坏了美国社会契约的基础——国家福利和慷慨应优先用于本国公民,而非无限扩展到无法合法居留的人群。批评哈里斯将非法移民利益置于公民之上,加剧了社会分裂。
开放边境的动机分析: 认为是多种因素混合,包括经济因素(压低劳动力成本,引用酒店CEO抱怨被迫给美国工人涨薪的例子)、“负罪感”/“无限同情心”(如土地承认仪式所体现的对历史权利的过度延伸)、以及政治策略(用新移民取代本土选民,引用舒默言论)。
遣返策略(“三明治吃法”):
第一步: 优先遣返有暴力犯罪记录的罪犯移民(约100万)。
第二步: “止血”,即通过政策手段(取消哈里斯的开放政策)阻止新的非法移民涌入。
其他措施: 对汇款征税、加大雇佣非法劳工难度等,促使部分人自愿离开。
重点: 强调阻止非法移民持续流入是首要任务,遣返是后续步骤。
边境国家安全: 指出非法越境者来源日益多元化,包括伊朗、亚洲、非洲等,构成国家安全隐患(引用边境巡逻人员遇到的不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偷渡客案例)。
七、 对华关系与经济战略
避免战争,寻求再平衡: 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战争,但认为两国关系需要再平衡,尤其是在资本流动(美向中借钱买中国产品)和商品流动方面。批评现有模式使中国成为强大的生产者,而美国沦为虚弱的消费者。
制造业回流与创新: 强调制造业回流对美国保持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以iPhone(设计在加州,制造和硬件创新在中国)和抗生素(美国30年无新发明可能与生产外移有关)为例,说明将设计与制造分离的风险。
能源独立的关键性: 开放美国能源是实现在岸生产、与中国竞争的基础。
八、 实现更高经济增长的路径
核心手段: 大规模减少实体经济(能源、交通、住房建设等)的监管负担,释放创新活力。
目标: 争取实现更高(如4-5%)的经济增长率,以缓解政治对立和社会矛盾(高增长环境下各方都能获益)。
结论
JD Vance 在访谈中展现了其结合自身经历和政治观察形成的独特视角。他主张通过务实的政策(经济上强调放松管制、能源独立、制造业回流;移民上强调先固边境再谈改革;外交上避免不必要战争)来解决美国面临的深层经济停滞和社会分裂问题。他认为特朗普的政策方向符合大多数受损于过去三十年全球化共识的美国人的利益,并呼吁通过改革和创新重振美国经济,以实现更广泛的繁荣和更健康的政治生态。同时,他也承认实施这些改革面临挑战,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对既得利益的冲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