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三河燕郊开发区一蜜雪冰城店的招牌改成了绿色,引发热议。三河市城管局回应称,是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除红色、蓝色、黑色以外,都可以。4月1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被改招牌的蜜雪冰城门店已经将招牌改回了红色。
又见统一门店招牌,而这一次当地更是尤其“严格”:红、蓝、黑色被禁用。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色门头,甚至有医院的红十字标识都被刷成了绿色,如此整齐划一的“强制美容”操作,在商家招牌上任性折腾,着实令人费解。
面对舆论的质疑,当地似乎“撤回”了统一招牌的政策,蜜雪冰城也改回原来的招牌。能听取民意、知错就改是好事,可问题在于,如此一番折腾之下,商家造成的损失又该谁来承担?
商家的门店招牌,是吸引顾客、招揽生意的名片,更是城市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颜色和设计风格的招牌,展现着城市街道的多元与活力,是商业氛围、烟火气的一种体现。
当地城管工作人员表示,给招牌统一颜色是“城市规划”的要求,但事实上,简单地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让原本参差多态的街道变得整齐划一,非但不能提升美感,反而会让城市显得单调乏味,失去应有的多元化特色。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理应容得下五彩缤纷的颜色,打着“城市规划”的旗号,强制商户统一招牌,不仅不利于提升城市魅力和形象,还是对商家经营自主权的一种伤害。
说白了,只要不违反法律、不伤害公序良俗,商家就可以依据自身的产品特色,用有辨识度图案和文字来制定个性化的招牌,达到吸引顾客的效果。像蜜雪冰城的标志性红色招牌,早已深入人心,强制改成绿色,是对品牌形象的损伤,后续即便能够更换回来,来来回回地折腾,也浪费了商家的精力和金钱。
如今,当地的招牌改回来了,但一系列疑问仍然等待回答。
比如根据报道,当地城管人员表示,“文件还没有,就是先行一步在改这个东西”。招牌的统一更改,涉及商家的切身利益,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理应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尊重商家和民众的意见。没有合理的决策流程,没有基本的文件依据,便贸然推进招牌统一工作,在程序上是否合法合规?
所以,商家招牌得以复原,不是此事的终点。目前为止,当地官方并没有进行公开正式的回应。如此一刀切的决策是如何出台的?给商家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以及是否会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等问题,理应有下文,不能不了了之。
更值得深思的是,近年来,类似统一招牌的举动,在各地频繁上演,为何一些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踩进同一个坑?
不少网友提醒,“不要到强制统一招牌的地方投资”,这不是一种危言耸听。公权力在商家招牌上任性折腾,盲目追求所谓的整齐划一,牺牲多元化的美感和商家的合法权益,这本身就是对地方形象和营商环境的一种伤害。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城市失去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更会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还是那句话,城市的公共管理不可任性胡来,多一些敬畏,少一些瞎折腾,恪守依法行政的边界,包容多元化的风格和表达,才能让城市更有美感与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