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IPO日报
血制品行业整合并购再提速。
近期,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002252.SZ)(下称“上海莱士”、“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湖南血制品企业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南岳生物”、“标的公司”)100%股权。
资料显示,上海莱士是我国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血制品企业,而南岳生物系湖南省唯一一家血液制品生产厂家,对于“得浆站者得天下”的血制品赛道,上海莱士再下一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海尔集团斥资125亿元拿下上海莱士20%股权,此次是海尔集团入主上海莱士后发起的第一笔并购动作。
制图:佘诗婕
一路“买买买”
近年来,血制品企业间并购整合不断,行业格局加速成型。
由于血制品是生物安全性极高的行业,2001年5月起,国家对血制品行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血制品行业呈现存量竞争的局面。
并且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制品企业设立,且在一个采浆区域内仅可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新建浆站的平均获批周期长达18至24个月。
对比新建浆站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买买买”的外延并购方式,以实现快速扩张。
2024年8月,天坛生物通过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以13.14亿元收购中原瑞德。
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天坛生物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拥有107家单采血浆站(含分站),其中在营85家,采浆量达2781吨,占国内总采浆量的20%左右,采浆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首位。
上海莱士也不例外。
2014年,上海莱士斥资47.58亿元收购在当时拥有14家浆站、采浆规模268吨的同路生物。2023年,上海莱士又以4.81亿元收购了广西冠峰95%的股权,并获得两家已建成的浆站,彼时,广西冠峰的评估增值率已经高达500.09%。
一路“买买买”后,在A股市场上7家血液制品公司中,上海莱士是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血制品企业。根据2023年三季报,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莱士营业收入59.35亿元,同期天坛生物排名第二,同期营收规模为40.22亿元。
截至2023年12月底,上海莱士共有5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孙公司拥有单采血浆站44家,分布于11个省(自治区)。
代价不小
就标的公司来看,南岳生物是国家首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且是湖南省唯一拥有GMP证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目前,标的公司在湖南省运营着9家单采血浆站,2024年采浆量为278吨,生产设计产能为500吨。截至2024年9月30日,南岳生物营业收入为4.4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72亿元。
根据公告内容,本次交易标的公司100%股权作价42亿元,其中88%的股权作价36.95亿元进行转让,另外湖南兴湘基金持有的12%的股权以5.05亿元进行转让。
另外,双方还约定如果标的公司2025年采血浆量达到305吨,再额外支付南岳生物实控人刘令安5000万元。
完成收购后,上海莱士的浆站数量将从44家增至53家。
虽然能够在短期提升上市公司的浆站数量和区域布局,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商誉风险与财务压力也不容忽视。
截至2024年9月末,上海莱士账面商誉已有50.73亿元,且还有高达96.7亿元的隐形商誉未计入。这笔巨额隐形商誉伴随着公司2020年收购GDS(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45%的股权而产生,被列示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项目中。
而根据公告内容,本次收购南岳生物预计将带来30亿元至34亿元的商誉,计算下来,纳入南岳生物后,上海莱士的账面商誉之和或超180亿元,让本就高企的商誉再次水涨船高。
另外,这次收购也将使上海莱士背上债务压力。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海莱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41亿元,不足以支付此次的股权转让对价,在宣布收购当日,上海莱士还发布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公告,拟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不超过30亿元,拟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
左手家电,右手大健康
2024年6月,海尔集团完成了对上海莱士20%股权的收购,交易金额为125亿元,成为上海莱士实控人,将其纳入海尔大健康的生态布局之中。
就业绩层面来看,截至2024年9月30日,上海莱士营业收入为63.14亿元,归属净利润为18.38亿元,已经超过公司2023年全年17.7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水平。
2025年1月,海尔生物试图对其完成吸收合并,但最终宣布终止,据市场消息,是由于吸收合并方案没能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导致。
在收购上海莱士之前,海尔集团已经孵化出海尔生物,此后收购了星普医科(后更名为盈康生命),试图构建“左手家电,右手大健康”的全新生态,因此大健康领域也被视为海尔集团的第二发展曲线,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不过,从体量上看,海尔大健康的业务整体规模依然较小。即便在收购上海莱士后,海尔大健康的业务体量依然不大,三家上市公司营收合计不到120亿元,净利润合计不到25亿元。相对于海尔集团2023年全球3718亿元的收入和267亿元的利润总额,当前的海尔大健康业务对营收和利润的贡献比例依旧相对有限,距离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中,海尔生物在此前的高速增长后,业绩连续两年陷入低迷。其中,海尔生物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36%为22.81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为22.84亿元,同比上涨0.13%;净利润水平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27.93%、32.67%和7.54%,2024年为3.81亿元。
制图:李昕
本次收购,以标的公司2024年1-9月的经营情况来进行简单测算,预计上海莱士的营业收入、毛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分别增加4.47亿元、0.81亿元、0.72亿元,较将标的公司纳入合并前涨幅分别约7%、4%、4%。
作为海尔入主后主导的第一笔收购案,意味着海尔在完成对上海莱士的收购后,在血制品领域的持续发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南岳生物的加入对于海尔大健康领域的业绩贡献相对有限,而因此带来的高额商誉和债务风险值得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