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近期,海南发展(SZ002163,前收盘价8.21元,市值69.37亿元)关于免税资产注入的相关事宜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在免税概念火热的当下,公司控股股东海南控股提出的延期注入免税资产议案,在股东大会上被中小股东否决,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追根溯源,海南控股于2021年4月出具《承诺函》,承诺在2025年5月12日前完成其下属免税品经营主体全球消费精品(海南)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球精品)控股权注入海南发展。然而,在距离承诺到期日不足两个月的3月28日,海南发展公告称收到海南控股的延期申请,拟将承诺到期日调整至2028年5月12日。海南控股给出的理由是,全球精品近两年持续亏损,实施资产注入将难以改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对此,中小股东并不认可,在海南控股回避表决的情况下,凭借手中持有的股票,通过投票的方式捍卫契约精神,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这一事件堪称中小股东以投票形式主动维权的典型范例。此次否决,不只是一次议案的落空,更是市场对“承诺不容轻弃”的一次集体表达。它为其他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上,公开承诺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更是一份对投资者的责任。
从公司业绩层面考虑,海南发展自身主业近年来表现不佳,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6亿元至4.6亿元,主因是光伏玻璃板块业务同比增亏明显。中小股东迫切希望通过免税资产注入改善公司业绩,扭转公司的经营困境。虽然全球精品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不能仅仅因为当下的业绩不佳就放弃注入。海南控股应意识到,相关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可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优势以及更多元化的资源,想办法改善全球精品的亏损情况。
比如,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全球精品可以丰富商品品类,引入更多受消费者欢迎的新兴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客户群体,消费者可在线提前下单,离岛时在机场、港口等指定地点提货,以此打破“单店单点”模式的限制,增加销售额。在差异化经营上,可深入挖掘自身特色,例如打造具有海南本土文化元素的专属购物体验区,提供定制化服务,与其他免税店形成区分,吸引更多游客。在全链条联动方面,可加强与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全球精品有望逐步实现扭亏为盈。
接下来,海南控股能否在原承诺期限内完成免税资产注入,将成为投资者持续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海南发展经营的转型,也关乎市场对其治理结构、诚信机制的最终判断。如果企业能够以积极姿态应对市场关切,兑现承诺,将有助于重建信任、稳定股价,反之,代价可能更加沉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